云上江陵报道:在秦市乡陆阳台社区
有这样一种特色产业
让不少贫困户脱了贫
带头人是个80后小伙
地道的农村娃
他只想把社区越做越好
让乡亲的致富梦在田间发芽
出生于秦市乡的陆伟,2010年大学毕业后,几经考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乡打拼。和其他创业新手一样,在创业之初,他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小伙的创业历程。
辞去工作 返乡创业遇难题
在陆阳台社区贝赐湖的岸边,陆伟指着他身后一片碧绿的莲叶田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他父亲经营的鱼塘,后来受到行情影响,收益一年不如一年,那个时候都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家里面的形势比较好,土地也有优势。创业蓝图一形成,陆伟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2016年12月,他回到家乡之后,经过一番精心考察,决定种植藕带。然而,现实并不像陆伟想象的那样顺利,创业初期的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
陆伟
当时我们年轻人回来对于养殖、包括种植藕带都要有技术,包括藕带种的好不好。有的上面会有斑点,说明上面有虫。有虫的话就需要杀虫,因为我们当时不知道,所以种出的藕带上面有黑点。
陆伟告诉记者,每年的5至7月、10至12月是集中采摘藕带和莲藕的时候,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他种植的藕带第一年就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后来组里好几个老百姓都陆陆续续在一块全部都种植藕带。
积累经验 虾藕套作教技术
2017年4月,在积累了丰富的藕带种植经验之后,陆伟又开始带动其他农户发展虾藕套作。社区居民看到陆伟回乡创业风生水起,纷纷上门前来取经。对于来请教学习的父老乡亲,陆伟手把手教他们技术,从不藏私。
秦市乡陆阳台社区居民
袁典文
他说的就是主要把水管好,把毒消好。饲料都是饲料公司统一运过来的,他人还可以,很容易交流,遇到问题和麻烦就找他来给我们解决。
土地流转 农户脱了贫增了收
据了解,当时一些农民对社区发展虾稻养殖需要流转土地存在担忧,陆伟每天奔走在农户家中做宣传,耐心讲解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给农户们喂下了一颗颗“定心丸”。
秦市乡陆阳台社区2组组长
袁典金
原来一亩田200块钱,现在通过流转了之后就是1000块钱一亩田。不种田的农户,一亩田就多收了800块钱。
陆伟告诉记者,他们引进外地的老板来承包,给的标准是1000元一亩,相当于每亩地多了800块钱。有的家里人比较多,有六七亩地,相当于每年要多收入好几千块钱。而且种植传统水稻的收益低,与养殖虾稻相比相差很大,很多人对土地流转都还是比较赞成的。
在陆伟的说服带动下,今年,陆阳台社区的土地流转面积又增加了700亩。如今,陆阳台社区虾藕套作面积达100亩,虾稻面积达1200亩。其中,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000亩,涉及农户300余户。在陆伟和社区干部的带领下,不少贫困户通过增收脱了贫。
在创业这条满含艰辛的路上,有的人选择放弃,也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成长,陆伟属于后者。成绩越做越大,梦想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他的目标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陆阳台社区基础设施,例如一些水沟、路全部规划到位,这只是他的初期目标。他说,等实践以后,再一步步往后面想,慢慢来。
致富永远在路上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他将一如既往
努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END————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