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党建》刊发县委书记全运宝署名文章《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 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01-09 09:31  

近日

《湖北党建》刊发

中共江陵县委书记全运宝署名文章

《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 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以下为全文

↓↓↓

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

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全运宝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培养能够把群众组织起来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建强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近年来,江陵县多措并举、从严抓实“头雁”工程,明确驻村第一书记职责,选派55名驻村第一书记,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突出精准施策,激活第一书记动能

1.精准选派,因村定人补短板。江陵县统筹选派干事意愿强、组织能力好、专业技术过硬、匹配帮扶村发展需求的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县委成立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大家”领导包联村(社区)制度,县领导带头到村调研,充分征求党员群众代表意见,摸清各村需求,逐村分析研判,做到“派需结合、因村选人、因人定村”。把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书记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把熟悉农业产业工作的第一书记派到产业基础薄弱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熟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第一书记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的村,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今年6月以来,共轮换驻村第一书记55名。

2.精准定位,明确方向定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关于推动驻村第一书记落实工作职责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驻村工作方向,不断提升驻村工作成效。发挥好率领率带作用。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潜力较大、但缺少历练的村支部书记尽快成长。发挥好代替代表作用。村支部书记能力欠缺的,驻村第一书记代替村书记走向“前台”,引领村级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发挥好主责主业作用。村支部书记暂时空缺的,驻村第一书记全面主持工作。发挥好解困解难作用。驻村第一书记发扬较真碰硬的斗争精神,走遍农户,解决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发挥好带富带领作用。驻村第一书记协助村支部书记聚力“五大振兴” ,助推强村富民。

3.精准融合,齐抓共管聚合力。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为实现第一书记与村书记“1+1>2”的效果,江陵县探索实施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党组织书记一体考核制度。把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与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年度考核挂钩,乡村振兴工作考核未达到“优秀”的,个人年度考核也不能评为“优秀”。建立工作会议制度,县驻村办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驻村第一书记会议,乡镇党委每季度召开1次驻村座谈会,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形成县乡村三级联抓机制。

二、突出工作实效,发挥第一书记作用

1.抓实共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第一书记首要任务就是谋划村级发展,深挖资源优势,打造共富产业。2021年以来,建成13个共富产业基地,争取帮扶资金1392万元。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2729.74万元,15万元以下村清零,89%的村过2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入户宣传政策,鼓励农户加入土地、劳务、资本“三个合作社”。2022年以来,江陵县成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111个、劳务合作社122个,50943户农户土地入股,64559人劳力入社,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今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做法20多次,组织召开村级发展顾问恳谈会43次,探索建立“农户产+顾问卖”“顾问投+集体种(养)”等结对共富发展模式。

2.抓实服务联系群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江陵县探索“微网格”治理模式,将全县125个村(社区)按照每5至10户为1格划分为13669个“微网格”,每格配备1名“红管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划分村级微网格,选育“红管家”,开展逢九免费用餐、希望家园、邻里互助等“微服务”活动,评选“最美家庭”“最美红管家”“善孝之星”等榜样,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国议事协商试点村1个。驻村第一书记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要紧事,化解各类难题。今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累计走访群众51168人次,搜集社情民意3000余份,协调解决邻里纠纷394件,化解信访矛盾247个。

3.抓实后备干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深入开展“储雁”工程和大学生村干部助理计划,从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人员中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今年以来,选育村级后备干部325名,招聘大学生村干部助理50名。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带后备干部,经常性开展谈心交流,全方位跟进指导。让后备干部参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关爱帮扶等工作,为村级发展建言践行、献策出力。今年以来,组织村后备干部198人次参加全县乡村振兴拉练现场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3次。驻村第一书记为后备干部制定培养计划,定期邀请后备干部参加屋场院子会、希望家园等活动,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今年以来,共有15名后备干部成长为村“两委”干部。

三、突出暖心关爱,强化第一书记保障

1.做好服务保障,确保“驻村暖”。将驻村干部各项补助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照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不低于1.5万元标准安排工作经费,每人每天生活补贴100元。建立定期体检制度,为第一书记办理定期寿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每年发放驻村补贴350余万元、落实驻村经费170余万元,让驻村第一书记生活有“奔头”、工作有“劲头”。

2.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干事暖”。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建立驻村协调单位统筹管理、县乡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将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纳入县级干部教育年度培养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定期开展驻村工作培训。今年以来,组织召开例会18次、开展专题培训5次。选树驻村第一书记典型,通过“新江陵”、“先锋江陵”微信公众号,开设“驻村第一书记谈乡村振兴”专栏,营造良好氛围。

3.注重工作支持,确保“心头暖”。建立帮扶关爱制度,各派出单位每半年听取1次驻村工作汇报,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到村调研1次,全面掌握驻村第一书记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完善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平时+年终”双重考核的方式来确定年度考核结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第一书记,优先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2021年来,4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提拔或晋升职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