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五岔河穿境而过,形成沙洲,托举出沙岗镇。
沙岗镇,位于江陵县东北部,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农耕文化薪火相传,终年活跃着湖鲜与稻香。
回望这座小镇的近代,则是一段更为波澜壮阔的历史。
1928年1月23日农历大年三十,白鹭湖地区燃起革命火种,陈香波、彭之玉等共产党人在沙岗发动了动摇国民党政权的武装暴动,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沙岗年关暴动”,打响了湘鄂西革命的第一枪,同时创建了白鹭湖游击队。
1928年至1932年间,鄂西特别委员会、鄂西苏维埃政府、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江陵县苏维埃政府、鄂西少共总部等领导机关驻集于沙岗镇。贺龙、周逸群、段德昌、邓中夏、许光达、柳直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沙岗领导革命斗争。
沙岗镇,从此便同整个中国革命事业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策源地,也是湘鄂西四个红色首府之一。
如今沙岗镇已经成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先后打造贺彪纪念馆、陈香波纪念馆,改扩建湘鄂西早期烈士陵园,修建红军饭堂,改善红军街人居环境,为发展红色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占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天时地利”,沙岗镇不仅出产优质的稻米,取不尽的江鲜湖鲜也是这片土地的“固有资产”。
“卤甲鱼”一直是沙岗镇特色水产美食“名片”,当地人用调料卤制2两重的小甲鱼,掩盖甲鱼的腥,吊出甲鱼的独特的鲜。
沙岗镇不仅将甲鱼做成了无双风味,还通过联村联企方式进行甲鱼养殖全产业链建设项目。集甲鱼孵化、选种、育苗、养殖、加工、包装等于一体,让沙岗甲鱼从“小作坊”走向“大工厂”。预计实现年产值2200万元,每年可带动周边农户180余人就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与盛产优质稻的资源优势,沙岗镇也精心打磨着自己的农业金字招牌。
李公垸村一个个红彤彤的火龙果挂在枝条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成熟的火龙果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果”。位于刘湖村的巷子深米业,开展“订单农业”推广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种植技术,并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建成了133公顷以上的优质稻示范基地,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
要想有“好产量”,少不了有“好良田”。
沙岗镇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的高标准农田,预计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221.67公顷。并依托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实施白鹭湖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辐射面积40余平方公里,4万亩耕地。
沙岗镇拥有江陵、潜江、监利三地交界处的先天优势,更是通过“后天努力”增强自身区位优势。今年以来,积极申报“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累计实施总里程23.1公里道路升级。
凭借交通打造的区位优势,华浙小龙虾交易中心得以让鲜活水产在12个小时之内“蹦上”全国餐桌,仅小龙虾日吞吐量可达250吨,成为目前全县最大的小龙虾交易集散地。
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一脉相承,沙岗镇成为涌动着机遇与希望的丰盛之地。这座集厚重历史文化和优美人居环境于一身的红色小镇,未来更大的蝶变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