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 楚韵荆州】原创手绘楚廉故事⑤:廉吏杨溥

05-09 16:27  

廉吏杨溥之六颗牙齿

①1989年3月11日,石首市茅草街乡(现更名为高陵镇)高陵岗村3组的一位女村民向石首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报告说:“我们把杨阁老的玉石碑给挖出来了。”随后,杨溥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展开。

②经过杨溥后裔杨大文先生现场仔细比对,族谱上面关于杨溥坟茔图的记载与实地完全相符。墓中出土文物除下葬衣物和一堆已腐烂的书稿外,一个锦囊内装着的六颗牙齿引起人们的猜想,也由此引出一代贤相的传奇故事。

③《明史·杨溥传》评价杨溥“质直廉静,性恭谨,有雅操,人所不及”。杨溥正统十一年(1446年)逝世,子孙在京清点遗物,仅有两月俸禄,竟无一值钱物件。杨溥留给后人的不是金、不是银,而是修身克己的谆谆告诫和殷殷嘱托。

④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据传,墓中出土的六颗牙齿是杨溥一生中不同时期掉落的。杨溥一生恪守“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的做人德行,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孝行,故在死后将六颗牙齿一同归葬。

⑤杨溥一生清正廉洁。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一代名臣的墓葬竟然如此的简陋寒酸。六颗牙齿的归葬昭示了杨溥“生不侵占半枚铜,死不带走一寸铁”的修身之德和“元宝本是清物,袖内清风才是真元宝”的为官之本。

⑥纵观杨溥的一生,历经六朝,辅佐三位皇帝,功不可谓之不高,官不可谓之不大。然其为官清廉,得以善终。他留下的“高陵清气万古云”“公权岂可为私行”的条幅,就是他一生行止的最好写照。

廉吏杨溥之对联救父

①杨溥从小聪明好学,亲戚朋友称他为神童,邻居都让自己的孩子以他为榜样。杨溥天资聪颖而且刻苦,父亲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教他读书。

②在父亲的培养下,杨溥进步神速,五、六岁就能背诵大量经典诗文,对出令人叫好的对联。少年时期,杨溥凭借出色的才华名满县城。

③有一次,杨溥的父亲无意间得罪了当地一位财主,被陷害入狱,家人束手无策。杨溥打听到新来的县令比较贤明,而且喜欢对联,便想到了营救父亲的办法。

④这一天,杨溥独自一人来到县衙,拿出父亲被冤枉的证据。县令不由暗赞眼前这位少年勇气可嘉,立刻差人叫来财主对质,发现杨溥的父亲的确是被陷害的。县令于是重新审理此案。

⑤得知杨溥擅长对联,县令心生一计,对他说:“你父亲的事情,我自会明断。但是,我这里有一个上联,如果你能对出下联,说不定我会提前将你父亲释放。”

⑥对联是杨溥的强项,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县令拿来笔墨,写下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图”的繁体为“圖”,共包含四个“口”,里面三个口被外面一个口围着。

⑦其实,县令自己都没想出下联,认为杨溥肯定也不行。只见杨溥接过毛笔略加思忖,在上联的右侧写出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伞”的繁体为“傘”,可拆分为五个人字。

⑧县令对杨溥的下联深表折服,慨叹他小小年纪就能把对子对得这么工整,而且内容十分得体,将来绝非等闲之辈。按照之前的许诺,县令当天就让杨溥和父亲一起回家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