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协委员热议创新创业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01-18 08:42  

图为:省政协委员杜耘

图为:省政协委员叶青

 

图为:省政协委员李中秋

湖北作为科教资源富集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创新发展优势,如何进一步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生根?昨日,记者从政协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获悉,多个提案者对创新创业提出建议,包括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管理制度等。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夯实创新基础

在刚刚结束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省共有29项成果获奖,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昨日,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表示,湖北的科教资源和科研实力具有优势,但在强化创新驱动中,仍需不断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

杜耘说,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出台“科技十条”和“新九条”,为科技成果转化破除体质机制束缚,激发创新活力,目前成效渐显。去年,湖北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创新湖北建设进入新阶段。

不过,他也坦陈,目前湖北的科技创新,还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等短板。比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等指标,与广东等沿海省份存在一定差距。在他看来,如果说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果”,那么基础研究就是“根”,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扶持力度,为科技创新夯实基础。

同时,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杜耘建议应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优质的研发平台和优渥的引才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准的科研人才留在湖北,来到湖北,让他们成为湖北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

“科技和经济的融合不够,是创新湖北亟待破解的问题。”昨日,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在谈到湖北创新发展时指出,要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通过企业实现科研力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融合。

早在2013年,我省就出台“科技十条”,将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完全下放给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最高可获得99%的收益,成为国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最早、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叶青认为,对于科教实力雄厚的湖北来说,步子还可迈得再大一点、再快一点。

为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叶青建议要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让企业成为引导创新驱动的主力军,由企业针对市场需求,联合各方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项目,让更多具有市场生命力的科研成果在湖北“生根发芽”,更在荆楚大地“开花结果”。

叶青也以光谷生物城为例,建议整合我省的优势科研团队,在某一领域、某一项目上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打造科研力量集中的新平台。同时,以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创新高地”,要加大形成辐射力,通过设立“分园”等形式,推动创新资源的互利共赢,推动全省经济的转型发展。

  创新是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名企业家,省政协委员、武汉中恒新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李中秋,对于“创新”二字深有感悟。在他看来,创新是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来说,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创新问题。

“解决创新,才能解决发展问题。”李中秋认为,在推动创新驱动过程中,政府、企业都要“各司其职”。政府应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建立培训机制等措施,让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更落地;企业则要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站在世界标准的高度,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李中秋强调,企业的创新发展,而应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算大账”,不能太计较一时的效益。尤其是要在市场上寻找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作为研发方向,找到市场的切合点,用新产品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真正让企业在创新上尝到甜头。

李中秋介绍,作为一家显示器生产企业,中恒集团就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降低风险成本。同时,在行业层面,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利用对方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实现产业整合、互补。

来源:楚天金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