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聚焦江陵“合聚”

12-11 14:04   荆州日报  

专精特新“小巨人” ,创新发展“大作为”。近日,《荆州日报》在头版转三版刊发通讯《小中见大看“合聚”》,从“小巨人”大能量、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愿景三个方面聚焦江陵合聚高分子有限公司。现本微信公众号予以全文转发。

专精特新“小巨人” 创新发展“大作为”

小中见大看“合聚”

特约记者 戴军

“支持合聚高分子等企业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江恩新材料、合聚高分子二期等项目加快建成,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创造力、有竞争力的高新材料企业。”

据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合聚高分子”,是今年8月21日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江陵唯一一家“小巨人”企业。

2022年,江陵将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为契机,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做强产业支撑,合聚“小巨人”如何强化创新赋能,夯实技术实力?在健全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上,将有怎样的举措?


“小巨人”大能量

2008年注册的武汉合聚塑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现控股湖北合聚等4家公司。目前,公司总部已迁至江陵。走进位于江陵沿江产业园招商大道的合聚公司,就能感觉到,一股“硬核科技”之风扑面而来。

在公司展厅,里面摆满的是各种五颜六色的塑料粒子,以及改性工程塑料制品。“我们主要是购进基础原料,加入添加剂、纤维后,通过混合、熔融、抽粒,将原材料共混改性。下游客户购进我们的改性材料后,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再生产成各类产品。”武汉合聚塑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梁良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牛鼻子”。合聚最大的创新,就是生成这些材料的配方。

以前,他们常常为了达到质量上的要求而反复实验,现在公司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配方规律。梁良介绍,在“小巨人”企业必须具备的“专精特新”四大要素中,“新”是基础,创新是灵魂。为千方百计夯实自身的创新力,不断优化提升生产技术工艺,公司注重市场前期调研,再据此量身定制材料生产标准和技术工艺。

在公司展厅,梁良取出一款手持云台介绍说:“比如这款手持云台的三轴连动臂,之前是金属件,加工慢、工序复杂,还有一定的重量。为改变上述弊端,用上树脂玻璃纤维超级钢性材料后,不仅重量轻、续航持久、生产工序少、效率高,设计自由度也大了。”

据介绍,在公司总计100多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到1/3,用于技改和创新的研发投入维持在6%以上。近3年间,由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各个环节的创新,公司在研发创新、技术升级、品质革新等多个维度呈现蓬勃的发展之势,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小巨人”释放出大能量。


小产品大市场

合聚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不比普通生活用品那样随处可见,但不少汽车、医疗设备中的某一个器件,没准就是由他们提供的材料制造而成。

这家2017年2月注册成立、2019年正式投产的企业,落户江陵虽然不到三年时间,但其深耕行业已有十多年。毕业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梁良,2007年进入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了7年。梁良介绍,他们从事的这个行业是一个细分的行业,95%是量大的通用材料,对强度、温度的要求不高,近5%的工程塑料是主体,有4至5种,强度高,耐温高,主要应用在机械类行业,还有不到1%是特种材料,应用领域窄,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核心部件、航空领域等。

“我们现在60%的应用份额是传统的汽车行业,主要是一些汽车电子系统,传动系统。再就是新能源汽车,现在汽车行业都以塑代钢,实行整车的轻量化,设计集成化,公司生产的改性材料替换汽车上面的一些部件,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部件不仅实现轻量化,智能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梁良说。

小产品具有大市场,得益于公司在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截至目前,合聚生产的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汽车、电子、智能硬件、民航、消费品领域。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贵阳航天、河南天海、湖北三环等企业都是合聚的客户。据介绍,公司现在一期产能达到15000吨,产量5000至6000吨。现有8条生产线,生产的材料包括PC、PBT、PA三个品类、150个规格。去年,集团营收3.3亿元,其中江陵1.7亿元,工业产值9100万元。


小企业大愿景

据了解,落户江陵的合聚公司目前占地约31333平方米,人员仅仅70人左右。从规模上看,公司称得上是一个小企业。小企业却有大愿景,公司立足于现有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将在全国部分省市逐步设立办事机构,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销售份额,计划在2026年设立海外营销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

“设立办事机构,提高市场份额,只是一个方面,公司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梁良介绍,公司将致力于开展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具体由公司提供研究方向,高校有针对性地研究,促进论文对产业的推动。这项工作虽然回报周期很长,但很有意义。

成长为领跑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背后离不开坚持和创新。公司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为了向细分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不断冲击,将努力申办省级科研平台,便于相关项目在这个平台落地,通过技术的不断积累,解决人才瓶颈的困惑。

据了解,为壮大“两新”产业,正在建设中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围绕合聚公司,已有模具、电子、精密注塑以及一些后处理企业陆续入园,旨在配齐产业链下游企业。“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到企业调研,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提到了将加大对合聚的支持,我们对公司的未来很有信心。”梁良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