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荆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县这项工作

08-27 20:45   荆州日报  

 红色沃土织锦绣

——江陵县“三换三鼓”推进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记者:李天然

通讯员:邹志方 龚云虎 南雪生

26日,荆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红色沃土织锦绣——江陵县“三换三鼓”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现全文转发。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到底该怎么干?

江陵县通过实践给出了答案:熊河镇彭市村推进无职党员“左三右三”模式,让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级治理焕发新活力;普济镇林口村通过培养大学生村干部,培育产业让百姓钱包鼓起来,一举摘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沙岗镇突出“红”字,红色美丽乡村发展焕发新气象……

一个个乡村的华丽转身和蝶变,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一个个有益尝试,开启组织振兴新局面。

党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谱新篇。江陵县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思想换脑、组织换血、村貌换颜,描绘出了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乡村振兴的“神来之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江陵路径。

思想“换脑” 鼓志气

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最广泛、最基础的骨干力量。如何唤醒农村党员的炽热初心,在思想上“补钙蓄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江陵县普济镇普济村党支部,在新修建的党员政治生活馆内举行主题党日活动,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久久回荡。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普济村党员政治生活馆“红二军团纪念馆”内,大家放缓脚步驻足观看,陈列的旧照片、革命的旧实物、历史的旧影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信仰和奋斗精神。

学党史,悟思想。今年以来,江陵县借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加强“五个基本”建设,新建党员政治生活馆10个,努力让党的光辉历史和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思想上“唤醒”,更要把党建制度“立”起来。

“发动无职党员力量,带动隔壁左右2至3户!”在接到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后,熊河镇彭市村党支部书记周启海反复思考、仔细研究,想出了这个办法。

村里123名无职党员履职“上岗”!无职党员家门口贴上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负责督促隔壁左右2至3户群众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

起初,绝大多数无职党员抱有抵触情绪,挂牌户成了摆设。一时间,村党支部犯难了。

考核评比,成为彭市村加强无职党员管理,促进先锋作用发挥的有效手段。村党支部每季度对党员进行量化考核、横向对比、公示公开。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无职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参与度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谁也不甘心落后。彭市村村民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蔚然成风,人居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清美”的华丽蝶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村民给出了答案:“什么叫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就是党员门牌一贴,你不带头干,都不好意思!”

此后,江陵在全县农村大力推进“左三右三”无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根除无职党员考核评价管理,往往凭印象、论感情,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的多年顽疾,熊河镇两湖垸村积极推进党员“积分制”教育管理,把农村党员的日常行为量化成分数,将党员考评的“软指标”变成“硬尺子”。

参加村里扫地得5分,入户宣传政策得4分……村党支部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并通过村里“党员码”平台公开分数,激励党员比学超赶,争先创优。

“搞这个花里胡哨的,有啥用?”老党员胡必传起初不以为然。

可是通过两年的积分制管理,两湖垸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村里秸秆禁烧、河湖长制、人居环境整治、反电诈政策宣传……无职党员都积极参加,干劲十足,“生怕自己分数落后,让人看不起。”

为调动大家积极性,村党支部特意设置一个“特殊超市”,村里无职党员可根据自己积分兑换牙刷、毛巾、杯子等生活用品及农资物品。“小积分”激活党员为民服务“大能量”。党员们干事热情更高了。

“这个‘积分制’真棒!”如今,胡必传对党员“积分制”心服口服。

党员干部有活力,乡村振兴有动力。江陵县村党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动群众干,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组织“换血” 鼓底气

“在广州当老板,咋就回来了?”几年前,很多人理解不了80后村党支部书记李敏。

这个江陵县秦市乡秦家场村土生土长的娃娃,好不容易在大城市创业,坐办公室里风吹不着太阳晒不了。谁料,2018年底他突然不干了,跑回老家秦家场村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干起,当了一名基层小干部。

没过几个月,李敏在田间地头忙着建起螺丝椒大棚,皮肤晒得黝黑,手掌磨出了老茧。但他却挺乐呵,“在村里干也有成就感,前景好着嘞。”

两年来,李敏带领村民开展“三资”清理,解决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问题,组织村民发展螺丝椒、吊瓜产业,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1万元。这个曾经的空壳村、软弱涣散村,如今正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2019年底,李敏因表现突出,被推选为秦家场村党支部书记。

在江陵,像李敏这样优秀的“回归派”书记不在少数。80后的普济镇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徐威以前在内蒙古从事油田技术工作,2018年底,通过招聘,回到老家当起了大学生村干部助理。2020年6月,徐威被选任为林口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徐威摸完家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来林口村是“软弱涣散村”,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刚过5万元,全靠一小块鱼池和一个小猪场租赁承包,连一块“胳肢窝田”都没有。

面对这样的窘境,徐威没有退缩。他下定决心清理“三资”,先后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屋场院子会10余次,发动党员带头参与,收回鱼池等集体资源11亩。

林口村抓住普济镇打造“辣椒小镇”的有利契机,坚持“市场和科技两条腿走路”,与湖北秒捷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邀请湖北省农科院博士驻点开展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出“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过了50万元,预计今年会过100万元!林口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徐威谈起未来,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打算和农科院一起种土豆,实现规模生产。”

盘活乡村资源增强“造血”功能,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普济镇金果寺村,100个辣椒、西瓜大棚依次排开,一片生机盎然。

2020年,荆州现代农业高级技工学校与普济镇金果寺村签订合作协议,将教育、科研、实训基地搬到金果寺,不仅提高了农户科学种植技术,还帮助金果寺村打通了电商销售平台,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软弱涣散”的完美“逆袭”。

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江陵县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多措并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助理招聘134名,退伍军人发展15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45名,年轻人才回归75名,为村“两委”班子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就是产业振兴,推动产业振兴的第一主体就是村集体。江陵县紧盯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的目标,统筹财政资金150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县直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村“两委”凝心聚力,通过探索实施“村企联建”发展模式,帮助集体经济后进村、软弱涣散村发展农业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群雁高飞头雁领。党建引领下,干部群众精气神越来越足,致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村庄“换颜” 鼓精气

走进沙岗镇红军街,革命气息扑面而来。慢步其间,凝望遗迹,仿佛穿越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

沙岗镇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重要发源地。1928年1月23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陈香波、彭之玉等共产党人在沙岗镇发动了动摇国民党政权的武装暴动,暴动后创建了湘鄂西地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共产党领导的沙岗镇“年关暴动”。

枪林弹雨,硝烟弥漫。旧址、古街、纪念碑……红军街诉说着红色历史,见证着奋斗征程。目前,红军街共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岗镇已明确产权归属,制定了街区总体规划,对这些重点文物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2020年,沙岗镇接待了100多批次30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瞻仰旧址、参观展览、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进一步弘扬了红色文化,感悟了党的伟大。

红色旅游在激荡游客心灵的同时,也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江陵县沙岗镇党委副书记王利芳介绍,沙岗镇还将围绕红军街,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项目,计划打造集年关暴动纪念馆、镇史馆、革命纪念园为一体的文化馆,着力把沙岗红军街建设成全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岗镇的红色美丽乡村建设为县内其他乡村提供了示范带动。普济镇金果寺村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将荆州市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田金南支部,作为党员政治生活馆的建设内容,以革命历史遗物向人们展示江陵境内革命的熊熊烈火。

江陵县秦市乡拖船埠村“两委”班子通过查阅史志档案,找寻烈士亲属座谈,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在刘家河景观带周边修建了多处红色宣传阵地,恢复在刘家河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墙,并利用石刻、墙绘、展板等多种形式宣传革命精神,让党的故事、党的历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在江陵县熊河镇两湖垸村,林间小道上“红色文化长廊”,让村民在感受林荫长廊清凉的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植入广大干群的心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江陵县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扎实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统筹上级奖补和本级配套资金500万元,按照一村一策的方针,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10个。

党旗红,乡村美。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宣读入党誓词,在沙岗镇红军街中重温革命历史,在党员政治生活馆中坚定理想信念……江陵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亲子红色旅游以及企事业单位党建、团建的目的地。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江陵县以“红”为灵魂,以“史”为养分,让红色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头活水、焕发红色生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