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忆百年风云丨长征途中的“朱疤子”,你可听过他名字?

07-02 14:22  

编者按: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江陵县委宣传部、江陵县融媒体中心策划了《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六个一百”特别报道》。其中,《忆——百年风云》主要是采访部分江陵籍和在江陵战斗工作过的革命前辈的后人,以及相关党史工作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和追忆,展现前辈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今天请看《忆——百年风云》之《长征途中的“朱疤子”,你可听过他名字?》。

长征途中的“朱疤子”,你可听过他名字?

人物档案

“朱疤子”的由来

2021年春天,我们从湖北江陵来到了陕西。现在,我们从延安一路向南到达西安,早晨的西安火车站人声鼎沸人头攒动,我们此行要去采访当年参加过长征的江陵籍革命前辈朱怀春的女儿朱米陵。令我们意外和感动的是,得知我们要来,朱米陵特地起了个大早,来到火车站迎接我们。经过一段车程,我们来到了朱米陵的家。房子不大却温馨整洁。我陪朱阿姨坐在沙发上,她给我讲那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我问他朱怀春老前辈是怎么走上革命道路的,她低下头抿了一口热茶,给我们讲起了父亲十九岁的那个春天……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1931年,我的父亲19岁,就当了兵。到部队上,人家不要他,为啥呢?我父亲又瘦又小又黑,人家说我父亲是个洋烟鬼,就又问我父亲抽几两膏子?我父亲说“我抽好几两。”其实我父亲不抽大烟,人就是又黑又瘦的这种人。人家又说“那你想当兵,就把这个迫击炮背上,看跑不跑的动。”我父亲就背着这个迫击炮,在操场上跑了两圈,人家就说“把你留下吧,看你这个人,还挺有决心的。”我父亲的戎马生涯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记者:我听说朱怀春老前辈有个绰号,叫“朱疤子”,这个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这其中有一个故事。大革命时期,有一个炮楼很难攻,当时部队命令我父亲去打这个炮楼,我父亲带了一个连的战士。当时部队弹药欠缺,还要我父亲把这个炮楼攻下来。我父亲灵机一动,想了一下,刚好是秋天,收了包谷以后的“椟子”,就是梗。把它们全部挖出来,一同往敌人的炮楼上面扔。扔的时候,我父亲还喊着,“看,小心老子的新式武器!”当时一扔,尘土飞扬,把炮楼上的敌人吓得,真不知道是共产党的什么新式武器。这一仗,我父亲就攻打下来了这个炮楼,把敌军连长朱疤子打死了。我父亲也姓朱,他的战友就说“你把这个朱疤子打死了,朱疤子这个绰号就给你了。”我父亲去世以前都是用的这个朱疤子的绰号。这一仗打得非常好,而且部队上表扬我爸,说我爸这个人机灵,就给我爸奖励了这个望远镜。当时这个望远镜也是缴获那个朱疤子的。

目睹贺龙落泪

朱怀春和无数的红军战士一样,经历了长征那段极其艰险极其苦难的岁月,也经受和目睹了那段路上的惨烈与悲壮。作为当时的幸存者,他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永生不忘。最让朱米陵印象深刻的当属父亲给她讲的长征路上的那些事儿。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我父亲一辈子是搞后勤的,他对这个粮食特别珍贵。当时部队开始长征时候,一宿营,大家都开吃了,我父亲就拿个小洋瓷碗,就给自己稀稀地和了一点。咕噜一喝,旁边的战友就说,“老朱啊,你就喝这一点稀的,还能走多远?”父亲说“那路还远着呢,我一下吃完了,咋办呢!”走了一段,实在是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当时我父亲也吃过皮带,也吃过草根。那个皮带烧了以后,难咽得很,也喝过马尿,也喝过人尿。最后实在是吃不上了,贺龙没办法,把他自己心爱的一匹马,杀了给战士吃了。当时杀马的时候我父亲也看到了,贺龙眼泪一擦就走了。

万里长征,漫漫征途,边走边打,艰苦卓绝,朱怀春靠着四个红辣椒翻越了皑皑大雪山;在茫茫水草地,凄风苦雨中,宿营时用藏地特有的羊皮风箱不停地鼓风,由于捡来的牛粪潮湿,整夜竟然没烧开一锅水;行军困乏至极,路见战友们躺倒一片,也随之躺下。一觉醒来发现周围都是尸体,原来是和牺牲的战友们睡了一夜。草草掩埋了战友,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走不完的沼泽地,翻不完的小山包,在“同志们,前边有大米饭,红肉在等着我们”的口号鼓动下,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们咬紧牙关坚再坚持,直到看见远处飘动的红旗......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过雪山的时候,那时都没有鞋穿,都是破衣烂衫,当时口号“翻过这座雪山,那边有白米饭,有红烧肉。”就是这个精神,当时脚后跟冻的裂了,流着血还要跟着爬。父亲心里也知道,那边没有红烧肉, 没有白米饭,但是,他必须要爬过去,如果他爬不过去,他就可能撂倒在雪山上。

与死神擦肩而过

靠着口号和毅力的支撑,战场上,朱怀春英勇作战,冲锋时从不退缩。但就是这位被战友们视为“铁人”的他,却差点儿倒在了长征路上。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打仗的时候,冲锋号一吹,他的心情就特别激动,他就一个劲儿冲下去。长征的路上,我爸“打摆子”,上吐下泻,部队在前面走,他在后面爬。人家都宿营大半夜了,他才能爬到跟前。第二天人家一起身,在往前走的时候,他又跟着爬。这爬了有40多天,最后实在爬不动了,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就躺在一个庙里面柴棚底下。有一个老中医就进来了问“这个人咋了?”旁边的人说“快死的了”。最后这个老中医说,“都是一条命,如果吃我三服药,能好,他就是命大。”当时就把我父亲抬进去了。抬进去以后,吃了三服药,我父亲就好了。

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坚强毅力成为坚持到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巨大能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朱怀春调到红二方面军教导队(后为教导团)任粮秣员,开始从事后勤工作。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朱怀春经常给女儿朱米陵讲革命故事。

朱家的传家宝

对于听着父母讲长征故事长大的朱米陵来说,那一段段让她流泪更催她奋进的真实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事,都是红军父母留给她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拿眼前这只普通的银箱来说,这可是当时父母用生命守护的承诺。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我父亲是搞后勤的,经常要把银元带回来。当时没有保管员,他就交给我母亲,要把它看好,一件都不能少。我母亲一直很支持我父亲的工作。当时我母亲一步都不敢走开,一直保护这个银箱。

今年已93岁高龄的冯桂馥,16岁初中毕业就跟随朱怀春参军了,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这对夫妻决心要一辈子为革命事业奋斗。虽然老伴儿离开了,但我们感受得到,在冯桂馥的心中,朱怀春一直都在。

朱怀春老伴儿 冯桂馥:我想他,但他已经离开了。

在朱米陵的家中,像银箱这样珍贵的“宝贝”,还有好几样。我们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搪瓷碗。朱米陵告诉我们,这是父亲打仗缴获来的。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拿这只碗吃饭。而这只碗蕴含的精神正是他们朱家的传家宝。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长征精神,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谈及父亲,朱米陵充满了尊敬和怀念。她说,父亲总是教育她要好好念书,不要讲特殊。后来她当了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一干就是几十年。受父亲影响,朱米陵也非常重视对晚辈的红色教育,经常讲革命故事给子女们听。

朱怀春女儿 朱米陵:我父亲给我讲长征精神,我给我的子女讲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我认为,父亲和先烈们浴血奋斗,为我们打下了江山。而更多的先烈,却不能享受太平盛世。所以,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铭记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才能创辉煌。跨越700多公里,西安之行,找到了答案。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有权利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更需要用长征精神去创造幸福生活,并把它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珍惜和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