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江陵④】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06-18 11:20  

春末夏初,清风袭人。一条新铺设的党史文化步道,通往一侧栽种重阳林、一侧是小型亲水廊桥的“五老讲堂”……江陵县熊河镇两湖垸村又新增了一个党群文化活动中心,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证。近年来,江陵县委组织部以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铺开,成效喜人,硕果累累。

抓班子强队伍 提升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通过公开选派、跨村任职的‘头雁’工程,建强书记队伍;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增加基层力量。”江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枝梅介绍,截至目前,江陵县共选派22名村支书、招聘134名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充实基层党组织队伍,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白马寺镇曲垸村曾经是一个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软弱涣散村。2018年,杨长波作为江陵第一批公开选派的村支书,被派到曲垸村挑大梁。

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子,杨长波充分发挥曲垸村区位优势,清理资产筑基础、建设红色阵地聚人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短板、引进产业项目强经济。

2020年,曲垸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5万余元增至21万元,收入翻4倍,群众欢喜赞声连连。

像杨长波一样有思路、能干事的选派书记在江陵比比皆是。如今的江陵,每个环境美、产业兴、乡风淳的村都拥有一名党性强、头脑活、思路新的村支书,一个干劲足、能力强、作风实的村“两委”班子,一支为农民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建阵地树乡风 凝聚党员干部群众乡村振兴共识

齐心才能办大事。江陵乡村振兴工作靠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更得益于全体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主动作为。

“红色阵地”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江陵县委组织部紧抓阵地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了每座村庄的独特地标,也成了村里全体党员红心向党、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

2020年,仅熊河镇就新建了5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并在两湖垸村打造了党建引领民主法治馆。今年3月,司法部和民政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熊河镇两湖垸村榜上有名,完成了江陵县“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零突破。

“以前,村里环境差、民风乱,大家的收入还不高。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这都是村‘两委’带领大家一点点转变的结果。”两湖垸村村民龙斌说,村支书、党员不仅带头整环境、创产业,还办起了“五老讲堂”、让大家学法懂法,村民口袋鼓了,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除了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江陵县还在规划整治村容村貌时考虑到了丰富村民的精神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乡贤湾子林、合和善游园、“五老讲堂”等“乡风孕育地”,让村民真正得到精神熏陶,激发了他们振兴乡村的热情……

攻弱点谋发展 激活村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乡村要振兴,绕不开经济这一要素。江陵县委组织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路径,村级“造血”能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支部来引领,党员把头带,群众加油上。我们发展‘合作社+党员+基地+农户+订单’经营模式,引导村民参与种植辣椒、菜薹,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鼓了村民的腰包。”两湖垸村党支部书记严伟介绍,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37万元,未来将进一步以强党建助力产业壮大,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曾经的软弱涣散村——秦市乡中联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鱼池租赁,2016年年收入不到3000元。通过紧抓党建引领乡村发展,凭借软弱涣散村每村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发展村企联办模式,该村壮大了集体经济,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从软弱涣散到产业兴旺,从人心散乱到凝心聚力,江陵县99个村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更有精神层面的满满获得感。

建成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完成了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的全面清理、探索出联村发展产业的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江陵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凝聚民心齐力向着美好生活大步迈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