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今天头版报道,走进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夏海波的内心世界

03-03 10:41   荆州日报  

今天,荆州日报在头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荆州榜样之战贫英雄”专栏聚焦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夏海波,报道中,夏海波坦陈了自己驻村十多年来从事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他这些年对扶贫工作的认知、体验和做法。新江陵现予转发。

掏心掏肺掏真情 实事实干实为民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江陵县卫健局扶贫工作组组长夏海波

特约记者 戴军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江陵县卫健局驻秦市乡刘家剅村工作组组长夏海波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这份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是我的,更是江陵的、荆州的、大家的!”2月27日,面对记者的祝贺,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夏海波笑着说。采访中,夏海波坦陈了自己驻村十多年来,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他这些年对扶贫工作的认知、体验和做法。

自2010年5月开始,夏海波先后被派驻江陵县普济镇东李村、赵家岭村和秦市乡刘家剅村工作10多年。每到一处,他都能很快融入到当地的群众中。“进村之后,我下大力气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冬天,我和他们一起烤火,聊家事;夏天,和他们一起纳凉,聊生活。我把群众当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让他们了解我,我也了解他们。”因为时时处处跟群众拉家常、办实事,夏海波很快就和群众建立了一种鱼水关系。“我体会到,只有在平等的姿态下以诚相待,群众才能和你掏心掏肺。”夏海波说。

10多年连续和群众打交道,使夏海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年,他坚持走村入户,有时还帮着农户干农活,与他们唠嗑家庭琐事、收成计划,在他们面前,夏海波就是一个聆听者、宣讲者和问题的解决者。采访中,他自信地说,如果有群众来找他交谈,只要说上几句话,他就能马上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然后会用他们听得懂的、容易接受的语言与之交流。“有诺必践,表态的事一定要兑现。”他说,他除了从不失信于民,还有就是处理纠纷、矛盾时,从不回避,一定要用适合的方法快速解决。

回望这些年的驻村经历,夏海波感触尤深。他说,自己读高中时,母亲曾教育他,要多做好事。这些年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好事,让不少贫困对象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内心由衷欣慰。“说实在话,这些年的驻村工作使我历练出了宽广的胸怀,学到了很多经验。”他说。

扶贫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夏海波时时思考的问题。“扶贫干部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服务,就是帮贫困户和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宣传政策,释疑解惑,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他说,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基层;另一方面,还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思考,就会忽略甚至无视其他方面。比如乡村振兴,它不仅仅是解决吃穿住等基本问题,还包括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医疗教育以及整个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我觉得,建设乡村和观念引导,是我们驻村干部在这一场行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夏海波说。

谈及驻村工作的难点,夏海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多种保障政策,贫困户物质上的脱贫不是特别难,难就难在精神上的懈怠和心理上的障碍,这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所以不仅要物质扶贫,更要精神扶贫。通过教育、培训等科学方式,转变人的观念,让农民借助当地优势从根本上找到一条脱贫致富路,这才是长久之策。实践证明,扶贫的主要着力点,最重要的是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的动力需要扶贫干部来激发。

“脱贫攻坚之后与之前相比,农村和农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最大的变化,是人的精神面貌变化。”夏海波感慨,过去一些贫困户基本上是认命、认穷,现在大家都是主动思变。可以说,脱贫攻坚为乡村打开了一扇大门,催生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谈及下一步打算,夏海波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后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保住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扶贫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增加收入那么简单,它的本质意义是改变农村和基层人民的观念和意识。”夏海波对此充满信心。

————END————

来源:荆州日报

编辑:代可心

责编:邓曼  编审:戴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