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陵人》之傅开源:隐姓埋名36载 为国奉献是荣耀

02-11 17:02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有他们奋斗的足迹,铿锵的步伐。精明中透露憨厚,朴实里不乏睿智,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崎岖坎坷,他们始终意气风发,无怨无悔。身在异乡,情系故土,不变的永远是乡音、乡情、乡恋、乡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江陵人!今天,江陵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我是江陵人》2021春节季,请看第一篇——《傅开源:隐姓埋名36载 为国奉献是荣耀》。

一个国家,军事强大就有了底气,而在最大的底气,就是核武器。为了这一事业,无数科学家和劳动者默默奉献。有这样一位江陵籍科学家,他1964年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以身许国,36载隐姓埋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浇铸了民族崛起的核武器之花。

本期人物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傅开源


36年的神秘之路

1964年,傅开源刚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简称二机部九所)工作。之后,开始了远离家乡和亲人,默默无闻的为核工作之路。

傅开源当时工作的单位,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海归科学家,如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陈能宽、郭永怀等。

傅开源和同事们吃住在车间,昼夜苦战、争分夺秒,攻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奋战,1967年6月17日,代号为596L的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

1968年元月,傅开源被抽调参与第一颗地下核试验装置的关键部件,引光中子管研制的“六人攻关小组”。

1969年12月,傅开源乘专列转移到四川绵阳第二核武器研制基地。地处偏远的深山峡谷之中,气候恶劣,潮湿多雨,生活条件很艰难。傅开源说,能够参加这个工作,自己感觉很光荣。

从事核武器研制三十六年来,傅开源曾获二机部金质奖章两枚、荣誉证书两本,“92”攻关奖,多次受到表彰,晋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如今,孩子们也都各自成了家,儿孙绕膝,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

艰苦岁月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成就了傅开源人生的不平凡。

能做一件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事,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足矣。

——傅开源

————END————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倩

责编:邓曼  编审:代居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