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开创“联村模式”,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

12-16 10:23  

江陵县:开创“联村模式”

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

12月7日,大雪节气,北风凛冽。江陵县普济镇镇级联村吊瓜产业园里,杨岔路村及邻村的30余位农户三三两两一组,为藤架下的吊瓜块根铺盖塑料膜,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

普济镇联村吊瓜产业园

杨岔路村这个“260亩+”的吊瓜种植基地由普济镇10个行政村联合建成。未来还将扩大规模,引进市场主体,打造吊瓜深加工产业链。

在江陵,这样的“联村发展”基地目前有12个,覆盖7个乡镇辐射79个村。

为基层治理“造血”

“村集体经济要一抓到底。”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焱群道出了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经验。

一个村要发展,单靠政策扶持、资金奖补等“输血”方式肯定是无以为继的。秦市乡孟家垸村曾经是个“薄弱村”,而现在,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红说,这得益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有了持续“造血”能力。

在孟家垸村,100多个食用菌大棚在新刷黑的路边错落有致地行行排开。这是江陵县目前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这一基地采取“基地+企业+贫困户”模式,与市场主体合作,吸纳10个村“入股”,并带动贫困户脱贫。

孟家垸村的贫困户陈经枝曾因身体原因致贫。2018年,作为预备党员的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在食用菌基地认领了12个大棚进行种植。如今,陈经枝变成了民锐平菇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并为10余名脱贫户提供长期工作岗位,带领乡亲奔小康。

今年,孟家垸村食用菌基地预计产出45万棒香菇,盈利将达到50万元。

“抱团”发展破难题

谈起秦市乡秦家场村曾经的状况,村党支部书记李敏有些无奈。那时,村里底子薄,各项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单凭自己找出路,又困难重重。

“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抓手,以强村带动弱村、联村发展的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王焱群说。

杨渊村联村光伏产业园

2018年,江陵县从杨渊村联村光伏产业园获得灵感,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联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江陵县级联村集体经济产业园。

众人拾柴火焰高。江陵县级联村集体经济产业园一期流转857亩土地进行吊瓜种植,统筹7个后进村各10万元资金;二期流转395亩土地,统筹6个村资金300万元。产业园临时党支部书记、县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忠华说,“我们从优选择市场主体,提供种苗、技术、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2019年净利润160万元,7个村分红2.6万余元。”

2018年,秦家场村加入联村集体经济产业园。今年,该村收入有望突破10万。走进现在的秦家场村,一片生机盎然,一盏盏路灯整齐矗立在刷黑公路的两侧。联村发展为后进村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今年,秦家场村还自行发展了螺丝椒产业。

从无到有,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联村发展理念初显成效。熊河镇组织委员李巩巩感慨地说:“联村发展打破了各村单打独斗的状况,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各个村联系更紧密,学习交流更频繁,资源更加集中,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清障护航出实招

发展产业、以强带弱,江陵县各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江陵县委组织部组织专班,高位谋划,出实招、下狠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损害村集体权益的问题,江陵县委组织部集中力量狠抓“三资”清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清障。截至11月,全县农村资产、资源、资金问题整治率达97.55%,年底基本实现规范经营。这些回收的“三资”将成为江陵下一步“升级”联村模式的坚实基础。

事业发展离不开队伍建设。江陵县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为基层补充人才,提升村干部素质,全面补齐村级发展要素短板。

2018年,江陵县“试水”公开选聘村支书,杨长波就是其中之一。他刚到白马寺镇曲垸村担任书记的时候,全村集体收入为零,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

面对这样的窘境,杨长波没有退缩。他充分发挥曲垸村区位优势,整合资金完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让事业发展有了平台;补齐农业短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项目带动乡村发展;引进无人机项目和农业科技公司,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像杨长波一样有思路、能干事的下沉书记并非孤例。王焱群说:“我们建立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库,今年储备了30多人,第一批7人已下沉到村到岗。同时,县财政还拿出资金,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助理,为联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联村发展成效显

联村产业园

收获联村发展带来的红利后,杨岔路村引进第三方市场主体,正在筹建2000亩的吊瓜基地,同时建设科研基地、深加工产品线,打造集生产、深加工、销售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吊瓜全产业链。建成后,将为全村80%的农户提供长期就业机会。

今年汛期,资市镇青山村因地势问题受灾。村委会对受灾农户进行补偿:水稻地补种,每亩补贴水稻种子款180元;吊瓜地改种秋玉米、黄豆、蔬菜,每亩扶持200元。这些都得益于村集体收入。

有了量的积累,现在,江陵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注重质的提升。据介绍,在熊河镇彭市村,一个占地200亩的芦笋种植基地即将完工。这个投资800余万元的镇级联村集体经济基地规划有12个联体恒温大棚,每个大棚占地8亩,拖拉机等农耕机械能直接进棚作业。

该基地由彭市村主导、周边5个村入股,引进第三方市场主体,预计2021年底就可产出芦笋。芦笋基地建设稳定后,每天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并可提供30-50个长期种植岗位,带动村民增收,发展前景向好。

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就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第一主体就是村集体。截至今年11月底,江陵县99个村的集体收入已超1700万元,较2019年增幅达38%。接下来,江陵县委组织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联村发展模式,以生态环保为前提,以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品质保证为抓手,打造现代化农业,建设美丽富饶的幸福家园。(记者王艺霖 李苏芬 通讯员黄建军)

————END————

来源:荆州日报

编辑:李玲

责编:邓曼  编审:戴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