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如今,当年参战的热血青年大多已成为耋耄老人,但他们没有忘记那段波澜壮阔历史。
不忘历史,致敬英雄!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中共江陵县委宣传部、江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江陵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大型人物系列报道——《致敬抗美援朝的江陵老兵》,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重回炮火连天的战场。
李正海:经历战火才知和平可贵
他21岁入朝作战
是志愿军辎重部队运输兵
开山搭桥,装炮卸弹
翻山越岭,抢运物资
亲历身边的战友中弹倒在自己身上
他战后帮助重建
目睹了残酷的战争让朝鲜人民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就是
老兵李正海
李正海,现年91岁,普济镇复兴场村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隶属志愿军辎重部队。为将战略和生活物资输送到前线,志愿军成立了一条钢铁运输线,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往往趁着夜色开展行动。朝鲜的夜晚寒冷潮湿,为防备敌人偷袭,有时候要将每颗重达上百斤的炮弹从山脚搬进山洞,一人一颗,肩扛手抱,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李正海:那都是晚上的事,有的炮弹一个人都搬不起,一会背,一会抬,把它弄到洞里去存着。
李正海说,运输物资途中,经常会遭遇敌人的轰炸,敌军飞机来去无常,一轮轮的轰炸势如雨下,火力太强,他们只能进山洞躲避轰炸,轰炸过后,所有的交通要道都被切断,公路尽毁,满目疮痍。
李正海:飞机来的时候我们都在洞里躲避,飞机威力大的很,炸完以后就飞回去了。整个公路、树、房屋全部都炸毁了。
战争是残酷的,总会有人流血牺牲。亲密战友,可能就在一瞬间天人两隔。在一次抢修公路的战斗中,李正海身边的战友不幸被敌人的炸弹弹片击中,倒在他的身上。
李正海:隔了米把远(一米左右),他当时倒在我身上,后来就去世了,我们守了他一夜就把他埋了,还给他弄了个棺材。这样的情景多的很。
1953年,朝鲜停战,但是战后的朝鲜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李正海选择留在朝鲜帮助战后建设,修桥修路,植树造林,在朝鲜参与战后重建四年。所到之处,他目睹了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直接伤害。
李正海:因为北朝鲜,没有田光是山,那个时候老百姓还没死光,可怜得很,真的吃树皮。
1957年,李正海回到国内后,随部队调到福建工作,半年后复员回到家乡,先后到大兴农场、沙隆达农药厂工作,后回到普济镇复兴场村,当过村队长,做过小生意,直到退休。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奋发图强
向老兵李正海致敬
————END————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玲
责编:邓曼 编审: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