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如今,当年参战的热血青年大多已成为耋耄老人,但他们没有忘记那段波澜壮阔历史。
不忘历史,致敬英雄!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中共江陵县委宣传部、江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江陵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大型人物系列报道——《致敬抗美援朝的江陵老兵》,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重回炮火连天的战场。
谢守本:最苦最累挖坑洞
他
21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战场上
虽说没有经历太多枪林弹雨
但每到一处
就是挖坑洞做掩体
这既是上级要求
更是本能反应
他就是谢守本
谢守本,中共党员,1932年生,今年88岁,现家住秦市乡拖船埠村,19岁参军入伍,1951年赴朝鲜作战。如今老人听力不太行,但说话中气十足,提起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老人唱起歌来,歌声依然是那么铿锵有力。
▲谢大爷说起当年的故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
谢守本还记得部队的番号,志愿军16军46师,他先后担任过通讯员、警卫员、侦查员,一直在38线附近战斗。老人说,在战场上他没有经历太多枪林弹雨,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挖战壕,连续几个月挖战壕和防空洞,非常辛苦,村副主任吴圣毓告诉小新,谢守本经常挖防空洞,几个小时不停歇,手都挖出血泡他也感觉不到疼。
秦市乡退役军人谢守本:一般洞要挖宽点,只要人可以过去就行,走坦克、车子是不可能的。
1952年,谢守本回到东北学习军事技能,1953年7月停战后,他留在朝鲜帮助战后建设,1955年8月,他好不容易申请了两天的假回老家结了婚,又马不停蹄地返回朝鲜,为朝鲜的战后建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957年他回到秦市乡,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他说越不起眼的工作,他干的越认真,植树护林、防汛守堤,他一干又是几十年,家乡的人民都看在眼里。
秦市乡拖船埠村副主任吴圣毓:回到拖船埠村之后,他担任过原拖船埠村的民兵连长,几年后,当了荆江大堤的守护者,而且还是站长。为拖船埠村也好,为国家也好,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为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各自生活,老人如今一个人生活在老屋,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自己做饭,生活极其简朴。老人说,他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就在战场上挖过战壕,回乡后为村里做点小事,他始终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在尽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奋发图强
向老兵谢守本致敬
————END————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玲
责编:邓曼 编审: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