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2020年
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荆州市丰泽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
产业扶贫的号召
以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为目标
最大限度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
如何因地制宜
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能脱得了贫
还能致富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荆州市丰泽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文成
要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的号召。
2015以来,在江陵县工商联、扶贫办的倡议下,该公司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的号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开展村企合作精准脱贫模式。
郝穴镇颜闸村党支部书记鲁永仕
在我们颜闸啊,大家伙都亲切的称呼王总为“蔬菜哥”。
在他眼里,事业不仅是工作,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他在自己创建的丰泽园农业生态园里,用基地加股份的模式,敲开了村民的致富门,也正是这种把村民当家人的思维,我们村民都视他为亲人。
颜闸村村民冉继元
我早已经光荣脱贫了,现在政策好,王总和工作组带着我们过上了好生活,全家人吃得饱,穿得暖,过得好,我们很满足。
79岁的冉继元是颜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和老伴长期患有慢性病,一家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江陵县发起“百企帮百村”产业扶贫的号召后,冉继元成为了公司的包保贫困户,丰泽园为他解决了就业和生活难题。
丰泽园还有效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成效明显
↓↓
“集约经营”与“对焦扶贫”相结合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为贫困户多渠道增加收入。• 通过“租赁+入股”的形式流转农民土地,让贫困群众获得土地租赁收入;• 通过流转的土地发展生态水果、蔬菜等产业,聘请贫困群众从事田间管理,每人每天按100元支付工资;• 合作社盈利后社员获得返利收入。
“源头管理”与“集中扶贫”相结合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管理标准化”。• 着力打造集约农产品供应链平台,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协作关系;• 大力推动旅游市场;• 开办农家乐参与接待服务、销售农副产品等方式获得收入。
“产品创新”与“示范帮扶”相结合
通过“公司+大户+农户”模式,与省市农科院、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邀请农业专家和大学教授,传授现代农业知识;•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累计引进新品种200余种,成功推行100余种;• 通过扶持具有示范作用的大户发展特色种植,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扶持。
王文成说:“我们从以前单一的模式传统种植,转变为现在的高效农业种植。通过和农业专家交流,我们尽量选择适合推广的品种,选择适合农户去学习的技术,这样就能切实地为农民带来收入。”
▲ 农户在基地做田间管理
颜闸村村民鲁宗浩因病致贫,现在还要用药物持续治疗,生活本就举步维艰,儿子的突然离世,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后来,在驻村工作组及丰泽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帮扶下,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几亩水稻,一年上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田交给丰泽园,每年流转土地租金、入股分红股金、参与劳务薪金、做点零工,家门口就能领上四份‘工资’,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1962年出生的华奇秀是颜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一直很拮据。成为丰泽园的包保贫困户后,王文成曾多次与她促膝交谈,深入了解她的家庭收入、实际困难、个人需求等情况。得知华奇秀身患大病后,王文成还多次自费为她购买药品。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王总的关怀,没有他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过。”华奇秀说到。
目前他们在丰泽园农业的帮扶下和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已经实现持续增收,顺利脱贫。
2019年丰泽园对颜闸村、荆江村、永兴村有劳动技能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达200人次,安排人员就业3000人次。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我脱贫,为家庭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下阶段
荆州市丰泽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初心,坚持兴农助农,推进模式化、机制化。进一步打造手工产品作业园,在农业园建设果蔬分包线,分类分级包装,增加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岗位,继续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工作,全力做好“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工作,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
(撰稿:李天生)
————END————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玲
责编:邓 曼 编审: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