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哭”,可读完这些故事,却......

©原创   09-23 14:26   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云上江陵报道:

这两天

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

持续在朋友圈刷屏

成功唤醒了一波回忆

歌好不好听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叫做青春

接下来小编带你去听一听

江陵儿女的青春

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幼师到播音员

——听金梅姐姐说

九十年代初,我踏入社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幼儿园老师,那时我每天带领小朋友们唱歌跳舞识字做游戏。



一年后白马寺电视差转站建成,党委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电视女播音员一名,在亲友的鼓励下我报了名,经过几番笔试面试,我被录取。那时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就是我学习模仿的标杆和榜样。很快我们所采播的节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现在想起来还很激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我也从台前转到了台后。感叹新时代科技的进步,看到现在高大尚的演播厅录播室、绚丽耀眼的聚光灯、先进的字幕提示器、编辑机,制作出的一幕幕精美的画面,经常让我回忆起我们当时录制节目的简陋环境和简单设备。一张画板,一张桌子,一块桌布,一把凳子,一台摄像机,就是我们录制节目的道具,文字配音不能出错,要求一气呵成,因为中途停顿就会产生咔、咔的杂音。每一次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以最清新的嗓音,高亢流畅地一次性完成。我想,正是当时的简陋环境和低端设备才练就了我扎实的基本功。

我多想哪天重回镜头前,在我们漂亮的演播室,对着镜头,看着提示器,深情诵读爱国华章。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临之际,金梅姐姐实现了她这个小小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有什么话想对祖国说。


点击查看视频

▲金梅姐姐《可爱的中国》


工分到现金,人工到机械

——听范绪顶伯伯说

我家是农村的,小时候没有书读,就出去做工。在农村,每个家庭的劳动力都必须要出工“挣工分”,这“工分”将决定着家庭的收入。


年轻人对这恐怕没有概念了,年龄大的尤其是农村出来的人永远不可能忘记工分有多重要,虽然当时一个工分才值两三毛钱,但到分小麦、分玉米、分高粱、分红薯、分棉花时,如果不按人口分,而按投工多少来分,就显出工分的重要来了。那时候农村生活很贫困,直到八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才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挣工分”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社会进步了,机械取代了人工,效率高得多,有的活是私人的、个体的,只要我做得来我就愿意去。


▲范伯伯近照


那时只能靠人工苦力进行劳作,每天生产数量有限,有时候生病或其他原因还会耽误生产计划。后来,机械取代了人工,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马上就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了,祝福祖国越来越兴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五十年后重返舞台

——听芳华艺术团的阿姨们说

我叫李修贵,今年67岁,1969年进入郝穴中学,8月14日学校建立了郝穴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2019年更名为芳华艺术团),并挑选出14名同学学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当时我们的队员最小的14岁,最大的18岁,历经30天把《白毛女》搬上了江陵舞台。


五十年后,一群年逾花甲的老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无比眷恋的江陵,再忆芳华,把这段精彩华章再次奏响!


我有幸和我先生(杨白劳扮演者)朱宗义同台演出,我俩是五十年前首批前往荆州文工团的学员之一。我们都是追梦人,为芳华兄弟姐妹们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点赞!



我叫邓成燕,今年68岁。我下乡之后去了唐山,离开故乡已经五十多年了,这一次借建队五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回到故乡,献上一场节目,希望给家乡带来一点欢乐、一点生机。


五十年前我们这一批青少年在郝穴老剧场里翩翩起舞,充满了活力。五十年后,我们老胳膊老腿还能蹦蹦跳跳,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这要感谢成立艺术团的领导和队员们的努力,感谢江陵这片沃土培育了我们,感谢母校培养锻炼了我们,同时也要感谢政府对我们的支持。祝愿江陵县越来越美,人民越来越幸福。


五十年的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我们要做的就是

“走在时间中,活在珍惜里”


点击查看视频


时隔五十周年

让我们一起欣赏

芳华艺术团带来的

《白毛女》选段《大红枣儿送亲人》


点击查看视频

▲《大红枣儿送亲人》


万里长江,美在荆江

——听汤立中爷爷说

1947年,我出生在荆江北岸的郝穴古镇,今年72岁。每当走近铁牛矶,摸着铁牛的牛角,望着茫茫东逝的大江,往事仿佛浮现在眼前,令我感慨万千。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堤防工作,每年有专项资金管水固堤,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在我的一生中,有两次特大洪水令我难忘。一次是1954年,那时候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听父辈们说,洪水涨势太猛,快漫过大堤了,多处出现管涌,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国务院下令三次分洪,将洪水从荆江分洪的北闸倾泻到公安县,减轻了荆江大堤的压力,确保了荆江北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次是我亲历亲见,1998年夏天,长江洪峰一个接着一个,水位比1954年还要高,铁牛浸泡在洪水中。军民夜以继日地严防死守,立下“人在堤在”的誓言,危急中,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亲临大堤指挥抗洪,军民奋战70天,最终战胜洪魔,创造了世界抗洪奇迹。


▲铁牛矶


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铁牛就像一个饱经霜雪的老人“惯看秋月春风”,她目睹了荆江人民悲欢离合,见证了新旧社会两重天。昔日的“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变成了今天的“万里长江,美在荆江”。可以说,一座现代化的园林城市已在江汉平原雄起,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说好不哭

可读完江陵这些人讲的故事

却......


回不去的是青春

可守得住的是现在

抓得住的是未来


感叹似箭的光阴

带走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感谢流逝的岁月

留下了我们多彩的绚丽生涯

我们青春无悔

我们人生无悔

如果你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欢迎在下方留言

留下你美好的足迹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