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0周年巡礼:瞧一瞧我县两大灌区的历史变迁......

©原创   09-06 18:42   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云上江陵报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七十周年

七十年不惧万难、砥砺奋进

七十年风雨洗礼、同舟共济

这七十年里

新中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沧海桑田、时间变迁。70年峥嵘岁月里,人民生活愈渐富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曾经的荒山野岭变成如今的肥田沃地,曾经的羊肠小道变成如今的纵横交通,像这样的发展轨迹,在我县也有浮光掠影。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观音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颜家台泵站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两大灌区的灌溉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县两大灌区的历史变迁。


观音寺灌区:灌区风景美丽  农民增产增收


走进观音寺灌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丰田沃土。改造后的灌区,渠道全部硬化,纵横田间好似一条“长龙”,这里坡面整齐划一,田地被分成“井”状,两旁景观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与渠面相得益彰,风景宜人。




观音寺灌区颜总渠


这里为何有如此光景?


据了解,观音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于2005年实施,截止2016年共完成十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105.82万元,完成渠道疏挖186.16公里、硬化渠道坡面154.144公里,拆除重建涵闸35座、机耕桥67座、分水剅389座。改造项目不仅让农田供水得到良好保障,还让灌区变成了肥水环绕、沃土遍地的“风景区”。




观音寺灌区观南渠


这里的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改造项目实施之前,每逢供水开闸,由于闸口处的水草太多,供水口常常被堵住。开闸之后,离闸口大约一公里左右的农田,往往3到4个小时都供不了水。但在改造项目完成之后,离闸口近2公里的农田也只需要不到20分钟便可得到灌溉。




据了解,观音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年节水量达1127万方,灌区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3.06亿公斤增长到3.72亿公斤,农业总产值由7.9亿元提高到了18.56亿元。


观音寺泵站


灌区风景大变样,农民腰包鼓起来,灌区的变迁,映射了祖国的发展与繁荣。


颜家台灌区:“老年”泵站新活力


除了观音寺灌区的改造,我县还重建颜家台泵站,让“老年”泵站焕发新活力,为颜家台灌区注入“活水”,助农民增收。



据了解,颜家台泵站始建于1979年,近年来,上游来水减少,清水下泄,河道下切,主泓南移,导致颜家台闸自流灌溉引水几率减少,颜家台泵站抽水时间延长,灌溉影响问题凸显。


旧颜家台闸


用水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为此,我县于2015年10月,颜家台泵站重新开工建设,经过两年的深入改造。2017年8月,颜家台泵站重建项目全部完工。项目共为泵站增加了4台机组,还进行了进水池、出水池、主泵房、坡面轨道、电器设备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并重建了管理用房和防汛物资储备仓库。



镇颜闸村村民吴绪华告诉记者,他的田地离灌区闸口较远,在重建颜家台泵站之前,每逢春季“春灌”之时,供水由于多方因素影响,往往要耗时3-4天才能到达他的田里,3-4天已经早早错过了最佳供水时间,有时候田里的苗子会枯死一大半,他不得不人工取水保苗。但泵站重建完成之后,“春灌”的供水如今5个小时就能达到他的田地,这让他省下了不少功夫。



江陵县灌区管理局总支委员谭新珍告诉记者,泵站重建完成之后,泵站抽水流量由原15立方米每秒增加到了2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由12万亩增加至22万亩,有效解决了以往的供水不足问题。


谭新珍(右)


灌区的景物在变,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实用。灌区的人在变,变得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幸福。灌区的变迁,见证着江陵的发展、祖国的强大、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


七十载风雨路,见证祖国日益强盛

一代人勤耕耘,回顾灌区历史变迁

让我们祝愿

祖国更强大!

江陵更美好!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倩

相关阅读